秋粮丰收在望:多措并举保丰收,稳住粮食生产压舱石

元描述: 秋粮生产进入关键期,多措并举保丰收,财政资金支持病虫害防治,保障粮食安全,稳住经济发展压舱石。

引言: 秋高气爽,金秋送爽,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间。随着秋粮作物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今年,尽管南方地区遭遇多轮强降雨,黄淮海部分地区夏播期干旱,近期河南、湖南、辽宁等省部分地区遭受较重洪涝灾害,但从全国面上看,秋粮苗情长势总体正常,丰收在望。

多措并举,确保秋粮丰收

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,得益于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的辛勤付出,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。从全国层面看,政府部门积极行动,财政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20.37亿元,支持重点产粮区实施秋粮作物“一喷多促”,有效提升了秋粮作物产量和质量。

加强病虫害防控,守住丰收底线

病虫害是影响秋粮生产的重要因素,防控工作至关重要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高度重视秋粮病虫害防控工作,并于近期召开了秋粮病虫害防控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会,强调要紧盯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新形势和成灾新风险,切实细化实化综合防控措施,确保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%以内。

各地积极行动,强化病虫害防控措施

  • 山东:6600多万亩秋粮虽然经历前期干旱及旱涝急转,但由于田管及时到位,目前长势整体良好。当地政府积极推广“一喷多促”技术,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,确保秋粮丰收。
  • 河南:今年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。多地采用宽窄行密植+滴灌的种植方法,既保证了玉米喜欢通风透光的天性,又提高了玉米的水肥供给。同时,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,加强监测预警,确保秋粮稳产增产。
  • 黑龙江:今年秋粮面积稳定在2.18亿亩以上。当地农业部门积极推广“空地结合”立体监测网络,利用孢子捕捉仪和植保巡田机等设备,实现秋粮作物植保作业更加精准、高效。

科技赋能,助力秋粮生产

科技是农业生产的强大引擎,在保障秋粮丰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各地积极推广先进技术,利用无人机、植保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,提高农作物种植管理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为秋粮丰收提供科技支撑。

科技应用案例

  • 无人机喷洒农药: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精准、高效、安全等优势,能够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,降低农药使用量,减少环境污染。
  • 精准灌溉系统:精准灌溉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,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。
  •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: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,及时预警,为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,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。

政策保障,夯实秋粮生产基础

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,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为秋粮丰收提供保障。

政策措施

  • 财政资金支持: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,支持各地实施秋粮作物“一喷多促”,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益。
  • 科技推广:政府部门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、新成果,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粮食产量。
  • 保险政策:政府部门完善农业保险政策,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,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带来的损失。

展望未来:确保粮食安全,推动高质量发展

2024年我国夏粮实现增产、早稻保持稳定,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。秋粮丰收,将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基础,为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结语

秋粮丰收关乎国计民生,各地要继续加强统筹协调,强化措施落实,确保秋粮稳产增产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Q1: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是多少?

A1: 秋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,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。

Q2: 今年秋粮生产有哪些不利因素?

A2: 今年秋粮生产面临南方地区多轮强降雨、黄淮海部分地区夏播期干旱、近期河南、湖南、辽宁等省部分地区遭受较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。

Q3: 政府部门在秋粮生产中采取了哪些措施?

A3: 政府部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,支持重点产粮区实施秋粮作物“一喷多促”,加强病虫害防控,推广先进技术,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等。

Q4: 科技在秋粮生产中发挥了哪些作用?

A4: 科技在秋粮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利用无人机、植保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,提高农作物种植管理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为秋粮丰收提供科技支撑。

Q5: 今年秋粮生产面临哪些挑战?

A5: 今年秋粮生产面临高温、秋汛、早霜等多个关口,要始终紧绷粮食防灾减灾这根弦,丝毫松懈不得。

Q6: 未来如何保障粮食安全?

A6: 未来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完善粮食收储制度,加强国际合作,确保粮食安全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